目前分類:做皂素材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前陣子去竹東看油桐花時,在山區路邊帶了一點魚腥草回來,居然讓我種活了(前幾天才把老媽給我的魚腥草給養掛了,她還一直說很好養呢,我畢竟不是綠手指呀....>_<),想說再長茂盛些可以來入皂,意外發現這草也能治鼻炎呢,就趕緊收集資訊做參考囉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魚腥草(蕺菜)
Houttuynia Cordata Thund

‧研發中心專案研究室經理 唐靜靜醫師

中國古代崇尚藥草,人們把可治傷或治病的草都稱為 [藥草]。魚腥草 (又名蕺菜、折耳根、魚躁草等) 即是其中的一種。魚腥草屬三白草科,多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,莖上有節,葉呈心臟形,味道很特別,有特殊的魚腥味,聞過後印象深刻;它開白色的小花,花很小而密,呈穗狀,淡黃綠色,它有四片美麗的白色苞片,白白的苞片襯托著黃色的小花,很是可愛。

魚腥草的主要產地以中國大陸、日本、琉球、中南半島為主,台灣全島大部地區的路旁、畦畔及低濕地也可看到。魚腥草成熟時種子出奇的多,隨風四處飄落;它的根莖會在地下四處蔓延,生根長葉,以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。在原往民賽夏族最重要祭典活動的祭歌中,即以蕺菜來比喻族人強韌生機。

魚腥草是一味藥用價值極高的常用中草藥,以「蕺」始載於 [名醫別錄],列為下品;它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等功效,其藥理作用為抗菌、抗病毒、降壓等,由於它具有多種功能,又有十藥、重藥之名。

筆者曾於西元80年代中期有以魚腥草製劑作為消炎解熱藥,治療呼吸道、尿道、腸道等多種革蘭氏陰性及陽性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經驗,特別是對部份長期應用抗菌素無效的病例,都有較好的療效。

魚腥草的主要抗菌有效成份癸醯乙醛 (又稱魚腥草素),是一不穩定之化合物,其亞硫酸氫納加成物 (稱合成魚腥草素),則性質穩定又保留其抗菌活性。蕺菜全草均含有魚腥草素,其它成份包括:甲基正壬基酮、月桂烯、α- 蒎烯、癸醛、癸酸、蕺菜鹼等等,此外還含氯化鉀,花穗、果穗中含有檞皮素 (quercitin C15H10O7) 等成分。鉀鹽及檞皮素有增強毛細血管作用,增加血流量及尿分泌的作用。

魚腥草的製劑有注射液、錠劑、沖劑、栓劑 (複方)、蒸餾液等,常見於中國大陸。目前日本美容界回歸自然草本趨勢,正極力推薦使用含魚腥草成份的化粧水。民間也常使用鮮魚腥草治療一些常見疾病。僅介紹一些實用的方法供參考。

(1) 肺部炎症,取魚腥草30公克 (可加桔梗 15 公克),水煎後服用藥汁,每日一次,連服 3 天即有相當療效。

(2) 魚腥草莖葉及根120公克,置豬肚內燉湯,每日 1 劑湯服,連用 3 天後可減輕肺結核咳嗽、盜汗。

(3) 鮮魚腥草根150公克搗爛出汁,加蜂蜜適量調配,連服數日可治兒童白喉症。

(4) 魚腥草20公克,山楂6公克,水煎後服用,連服數劑能止瀉抗痢疾。

(5) 魚腥草、車前草各30公克,加水煎服,每日 1 劑,對濕熱水腫、小便不利有較好效果。

(6) 魚腥草250公克,加鹽、香油涼拌,常吃可治因胃熱導致的口臭,並能治胃熱過甚導致的消化不良。

(7) 魚腥草100公克,水煎趁熱薰洗,每日1~2次,連用2次即可消除痔瘡引起的紅腫疼痛。

(8) 陰囊濕疹或外陰紅腫瘙癢,用魚腥草100公克水煎3~5分鐘,用藥液洗患部。每日 2 次,一週可癒。

(9) 新鮮魚腥草搗爛絞汁,每日滴鼻3次,每次4、5滴。對慢性鼻竇炎或萎縮性鼻炎、過敏性鼻炎有效。

(10) 魚腥草茶:乾魚腥草30公克,加水5000ml,煮十分鐘後過濾飲用,可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,可增進血液循環,有助於利尿、鎮痛、止血及促進細胞再生。

(11) 冬季天氣寒冷,患上感冒的人不少,用魚腥草、板蘭根各 12 公克,水煎服,每日 2 次,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。

隨著藥物新品種的不斷增加,人們對藥物過敏反應的機率也大大增加,由於體質的不同,有些人會對某些物質產生過強的反應,甚至引起組織損傷,造成病變,這種不利于人體的免疫反應,就是過敏反應。中草藥的致敏性雖然比西藥低,但也可看到如穿心蓮、雙黃蓮、魚腥草、紫珠草等,都有引起過敏性休克的病例。因此中草藥過敏問題也不可忽視。


魚腥草也是一種「藥食同源」的野生佳蔬,它的營養價值較高,含有蛋白質、脂肪和豐富的碳水化合物,雖然生鮮的蕺菜有腥臭氣味,水煮後卻鮮美可口,開胃理氣助餐。

《本文作者為法國南希第一大學研究博士》 

(引用自杏輝醫藥雜誌網址:http://www.sinphar.com/medical/no28/product_03.html)

小玟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花蓮帶回一盆檸檬香茅,回來後還是長得不錯,最近因為葉片太長,開始修剪,希望可以持續照顧得很好,想做皂時就可以用囉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檸檬香茅,又稱香茅草,英名:lemongrass,為禾本科:Poaceae (Gramineae),香茅屬(Cymbopogon)之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,廣泛的栽培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。英文所稱之lemongrass主要指栽培於西印度及錫蘭地區學名為Cymbopogon citratus (DC. ex Nees) Stapf.的香茅草種類。此外栽培於東印度之蜿蜒香茅,學名:Cymbopogon flexuosus (DC.) Stapf.,在產地以cochin 或 malabar草聞名之品種,也稱為lemongrass。目前世界主要的生產國家包括瓜地馬拉、印度、中國大陸、巴拉圭、英國、錫蘭等國家和印尼、非洲、中南美及南美洲部分地區。栽培面積統計粗估約5萬公頃,國際市場香茅草的產品包括鮮草、乾草、精油及盆栽等項目,經統計分析顯示市場價格穩定,需求量有增加之趨勢。

        新鮮或乾燥後的檸檬香茅都具有宜人檸檬香味,可替代檸檬做為檸檬水用途。以熱水沖泡作花草茶或藥草茶亦十分可口。基部嫩莖稈部位則適合作為魚、肉湯類料理之添加香味。在印度及東南亞國家,香茅草為居家飲食必備之原料,甚將其作為感冒祛風之藥草用途。

栽培環境與要點

栽培環境:香茅草性喜溫暖、多濕之全日照環境與排水良好的沙土地生長。在印度主要栽培區域分佈於平均溫度介於18至 29℃,平均年降雨量70至410mm及土壤pH質介於5.0至5.8(東印度)和土壤pH質介於4.3至8.4(西印度)之區域。唯,每公噸鮮草之最高產油量之氣候環境為生長適溫介於25至30℃之間與平均年降雨量則介於2,500至3,000mm之條件。同時在氮肥用量每年每公頃約186公斤,磷肥26公斤/公頃,鉀肥384公斤/公頃等肥料用量之條件。氮肥對植株地上部之鮮草產量作用較大,而鉀肥則對香茅油產量影響較大。

繁殖方法:由於檸檬香茅草極少開花結實,因此繁殖方法以根部分株或分蘗繁殖為主。成熟的檸檬香茅,每叢約有50-200支分株,剪去上部葉片,留約10-15公分帶根之分株,直接種植田間即可。而蜿蜒香茅則可以種子繁殖,播種量約 5-10公斤/公頃。

栽培要點:栽培行株距一般採100X45公分。種植後平均約6到8個月可行第一次收穫,爾後平均每3到4個月可收穫一次。報告指出離地20公分收割之鮮草和精油產量較高。乾草產量約可達4-6公噸/公頃 ,香茅油產量 30-40公斤/公頃 (年收穫4至 5次),可採用機械收穫或人工收穫。

檸檬香茅草的應用

鮮草與乾草的應用:檸檬香茅草全草均可使用,鮮草或乾燥的植株葉片與莖稈均具有濃郁的檸檬香味,在亞洲地區之印度、越南、泰國等國家普遍的應用於湯類、肉類食品的調味料,例如將葉片加入咖哩中。在印度直接將香茅草揉碎置入清水,作為洗髮水和盥洗用水之用。亦可作為增添非酒精性飲料、烘焙食品及糕點之香味。檸檬香茅茶飲沖泡方法:取約3公克乾草或剪取適量鮮草(5-10公克),以250㏄熱水沖泡,靜置5-10分鐘即可飲用,也可混合其他香藥草使用。目前台灣中部農民亦有乾燥加工製成香茅草枕頭販售。

資料來源:
http://61.218.98.178/04-consumption/life/veg/veg-35.htm

小玟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上星期在網路上無意間發現一個頗用功的皂友,便將正在做的洗顏皂配方和他討論,他很認真的給了一些建議,找個時間來試試囉!

小園丁回覆如下:
「關於您的問題,在小園丁看完你的網站以及一系列的手工皂之後,小園丁覺得你的膚質應該是油性肌膚才是!
對於油性肌膚,大家都會認為應該要多加椰子油來增強洗淨力,其實,洗淨力過強的話,對於皮膚反而是太多的刺激,反而會產生更多的痘子!所以小園丁會建議您將椰子油降為15%為最適合!因為小園丁本身是油性肌膚!

選擇選擇米糠油是一個很好的選擇,主要是因為其有接近40%富含亞油酸,可以促進清爽清透感!若要加強清爽效果,小園丁更推薦葡萄籽油,雖然INS低一點,但是在相同比例下,其實硬度並不會影響太大!
本身這款手工皂硬度為153,主要是來自椰子油的貢獻,但其實只要落在120~130附近,便可以有適當的硬度,若要強化不融化性,加入硬脂酸約4%便有很好的效果!
最後是小園丁所做的調整,您不妨參考一下:
橄欖油 40%
棕櫚油 30%
椰子油 15%
米糠油 10%
葡萄籽油5%
維他命E 3ml
新鮮左手香汁 222g
迷迭香精油 10ml(第一化工)
硬脂酸(4%)
皂化率:95%
INS=136.1
以上提供小園丁的建議最為參考!
謝謝!」

小玟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幾年前從婆家帶了一小棵回來,種在陽台,也沒怎麼澆水就長得非常茂盛,經歷過「大掃除」數次,每次都僅留一兩顆,仍然能在短時間又長成一大片,之前拿來入皂,現在皂變成淡淡的綠色。
偶而在蚊蟲叮咬時,也拿來擦過手,媽媽在剛學漆藝時,不小心被生漆弄到滿手長疹子又奇癢無比,除了找醫生,也是拼命擦左手香治好的,是相當好用又好養的香草植物。
 

別稱:左手香、過手香、廣藿香、本藿香、藿香。
脣形花科,刺蕊草(節節紅)屬,多年生草本;全株密被粗毛,肉質性,莖直立略蔓性,高20~90公分,多生枝,枝葉均具特殊香味;葉對生,心形或闊卵形,長4~8公分,寬約3~4公分,先端尖銳,基部鈍形,中肋粗顯背凸,側脈8~12對,網狀脈,粗鈍鋸齒緣,有柄;春至秋季開花,穗狀花序,頂生或腋生,小花脣形,淡紫色,花萼5片,雄蕊4枚,柱頭2裂;小堅果長卵形。
採食部位︰全草均可使用。
採集時間︰全年均可。
其他用途︰外敷可治燙傷、癰瘡腫毒。
到手香是台灣民間,使用非常普遍的植物。據老一輩的中醫師談起;早期的農村朋友多不識字,常以其形體、氣味來辨識植物。而舊時的中醫師,大都深具漢學造詣;讀書人說話自然文雅,因以漢語發音,將此具有濃馥香氣的植物,稱為「到手香」、「過手香」。輾轉傳譯,被不識漢語只知閩音的人譯為『左手香』。以後當您有機會看到這全株密被粗毛、肉質的葉片,且深具 特殊香氣的『左手香』時,請記得,她是用右手拿取也會香的『到手香』。
參考資料 http://www.buddha-herb.com.tw/h.htm#h07

小玟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